大众彩票 - 大众彩票
大众彩票2023-11-05

特稿 :中国战“疫”五字诀******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题:中国战“疫”五字诀

  新华社记者

  踏上返乡旅途的人们期盼着与亲人久违的那个拥抱。“烟火气”在升腾 ,“消费热”在回归,“忙碌劲”在增长 。

  中国战“疫”三年,曙光就在前头。

  三年抗疫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 ,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打出“抗 、防、统 、优 、常”组合拳、整体战 ,一路赢得战略主动。

  抗 ,是勇毅担当,上下同心;

  防, 是科学精准 ,汇智聚力;

  统 , 是统筹全局 ,高效有序 ;

  优 , 是因时顺势,优化调整 ;

  常 , 是回归常态 ,久久为功 。

  五指成拳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的理念一以贯之 。

  疫情尚未远去 ,大考仍在继续 。中国正走过艰难时刻 ,希望之光照亮未来。

  “抗” :中国人民 是不可战胜的

  清晨,武汉江畔,户部巷里。欢声笑语间,热气腾腾的热干面端上桌 。

  “面里有黄鹤楼 的味道、家的味道。”武汉人赵磊常来“过早” 。

  赵磊和1300多万武汉人深知 ,今天这样 的安逸是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换来 的。

  不论“抗疫” ,还是“抗战”“抗洪”“抗震”,中华民族历经磨难 ,仍奋勇向前 。灾难面前 ,亿万人的勇毅担当、众志成城凝结在一个“抗”字中 。

特稿:中国战“疫”五字诀

  在武汉天河机场,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为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送行(2020年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抗” ,有“主心骨” 。

  三年前,疫情突如其来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 是为了人民 的生命负责 ,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 。

  “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 。中共中央实施集中统一领导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数十次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 、东西南北中大会战 。

  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遏制病毒扩散;以世人惊叹 的速度建设专门医院 、改建方舱医院;争分夺秒提升防控救治能力,提升科学战“疫”本领 。中国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 。

  各方闻令而动 ,各就各位 。14亿多人水不停 、电不停 、供暖不停、通信不停 、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 。东方大国顶住了疫情最凶猛 的冲击。

  “抗” , 是举国同心。

  如果说人们与挺身反抗“命运的暴虐”的哈姆雷特共情 ,为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动容 ,他们也一定会对中国人在百年疫情面前迎难而上 、奋起抗争而赞叹 。

  “我必须跑得更快 ,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身患渐冻症 的时任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踩着高低不平 的脚步,在病房里穿梭 。与张定宇并肩作战 的广大医护人员 ,被称为新时代中国“最可爱的人” ,一些人不幸染病 ,因公殉职 。

  中国9000多万名中共党员参加到抗疫中。志愿者驾车“逆行”十几个小时为武汉医护人员送餐 ;数万名建设者奋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危急时刻,遍地英雄。

  从小熟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的中国人坚信,中国人民 是不可战胜 的。

特稿:中国战“疫”五字诀

  2020年2月17日拍摄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抗” , 是命运与共 。

  一个曾供职于西班牙通讯社 的记者写道 :拉丁美洲等地区收到 的每两剂疫苗中就有一剂是“中国制造”。

  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 ,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 。截至目前 ,中国已向34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 ,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 。

  中国从未制造“信息黑洞”,第一时间向世界通报疫情信息 ,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 ,第一时间公布诊疗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 。

  面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信心和团结比黄金还宝贵 。

  在中国疫情最严重时,俄罗斯飞机载着救援物资飞抵武汉 ,巴基斯坦捐出全国医院库存口罩,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只羊,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点亮“中国红”祈福,这些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中国“抗疫精神”彪炳史册 。

  “防”:14亿人筑起“钢铁长城”

  “出门三件宝 :手机、钥匙和口罩” ,“勤洗手 、勤通风 、少聚集”,核酸检测 ,健康码行程码……当西方人还在为是否应该戴口罩争论不休时,一个“防”字已成为每个中国人 的自觉。

  “防”,意谓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主动作为。“立足于防 、立足于早、立足于快”,是中国一次次与病毒交锋后获得的宝贵经验 。

  中国地域广阔 、脆弱人群数量多 、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 ,特殊国情加之毒株持续变异,让“防”在战“疫”中 的地位举足轻重。

特稿 :中国战“疫”五字诀

  2021年1月6日 ,科兴中维的工作人员检查自动西林瓶包装线上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标签。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防” ,固在“人民防线” 。

  三年来,中国人“自觉扫码”“就地过年”“居家隔离” ,配合国家防疫 。

  每一次变异毒株出现,网友都会分享专家建议、抗疫“民方”;“共享药箱”“共享物资”等邻里互助方式尽显浓浓中国人情味。

  一些自觉防疫凡人小事至今仍令人感动:完整“复盘”行程轨迹配合流调 的北京“西城大爷”;选择留在自驾车内隔离 ,防止疫情社区传播的“密接者”们 ;把N95口罩等防疫物资送给“快递小哥”的居家老人……

  宣传防疫政策和知识 ,推进疫苗接种 ,组织核酸检测,分配防疫物资……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日夜奔忙 ,社区网格员“建档立卡 ,不落一人” ,构建起牢固的社区防线 。在城乡防疫一线奔忙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成为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线。

  超过2600家社区医院 、近60万所村卫生室,近百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分级分层、有效协同 ,不断织牢织密的公共卫生体系让“人民防线”更有底气 。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 ,中国防疫为世界提供三大经验 :与公众做好沟通 、想方设法遏制病毒传播速度 、医疗体系做好充足准备 。有关经验和成果在许多受疫情影响国家正得到有效运用。

特稿:中国战“疫”五字诀

  北京站工作人员在候车大厅进行消杀作业(2020年6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防”,贵在科学精准。

  “别了 ,行程卡 !”去年底 ,无数网友截屏告别 。也有网友笑言,“最好不要再见”。

  曾提供查询服务超过890亿次的“通信行程卡” ,随着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正式下线。这个在疫情防控中起到巨大作用的“数字流调”方式, 是中国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的一个缩影 。

  第一时间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秉承“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依法科学 、分级分类”的防控原则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群防群控”机制 ,中国 的防疫政策科学、精准。

  内蒙古额济纳旗短短两周就斩断了德尔塔变异株社区传播链 ,这得益于快速流调 、风险分类等系列精准施策。

  从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到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和管控风险人群;从推广“抗原筛查 、核酸诊断”监测模式,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应管尽管”……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 ,让中国顶住了多轮疫情 的冲击 。

  构筑全人群免疫防线,是科学防疫最安全、有效 的方式 。

  疫情暴发后,中国即加紧推进疫苗研发。2020年底 ,中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 。

  中国大力推行疫苗全民免费接种 。在一些城市,防疫人员上门“点对点”为60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

  截至2022年底 ,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逾34.6亿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九成。

  三年来,中国积极评估现实,动态调整防疫政策 ,主动、科学 、有序的政策凸显“实事求 是” 。

  “统” :防疫、发展有机联动

  防控 、发展能否兼顾 ?这 是各国都要直面的一道难题。

  三年战“疫” ,中国做到了疫情不失控、经济不失速、安全不失守,一个“统”字必不可少 。

  “统” ,是在两难、多难困境下,对当前与长远 、局部与整体的通盘考虑。

特稿 :中国战“疫”五字诀

  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车辆在生产线上等待装配零部件(2022年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统”, 是统筹兼顾。

  2022年夏 ,开工不到三年 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 ;2023年新年伊始 ,西安比亚迪草堂工业园内千人作业 的汽车总装生产线忙碌有序。企业在加速赶订单,外商继续投下对中国 的“信任票” ,中国经济脉动持续增强。

  这 是三年来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

  2020年初,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 。当时 ,中国尚有551万农村贫困人口,52个贫困县,都 是难中之难、贫中之贫 。西方一些观察家断言,中国要在原定时间脱贫几乎是“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 。

  2022年初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此前 的东京奥运会曾因疫情延期。

  如期脱贫 、冬奥履约 ,中国做到了 。

  “如果疫情应对也有金牌,中国应该得到一枚 。”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比利时运动员勒邦说 。

  中国推进金融、外贸 、外资 、投资 、预期稳定,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保粮食能源安全 、保产业链供应链 、保基层运转。战“疫”三年,“统”字贯穿其间 。

  疫情暴发后 的第一个春天 ,云南普洱37名工人乘坐大巴车回福建复工。这趟由政府对接 的包车之旅往返5000公里,“从家门口到企业”,既降低感染风险,又助力企业早日复产 。

  2022年上海战“疫”时,产能30%出口欧美 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约1200名员工“吃住在工厂” ,优先保障急单 、出口单 。

  得益于三年的高效统筹,中国有效应对五波疫情冲击 ,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特稿 :中国战“疫”五字诀

   西安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生产抗原检测试剂(2023年1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统” ,是“全国一盘棋” 。

  “北京”“湖南”“四川”“山东”……在中国的许多新冠救治医院,医护人员防护服背后写着各省区市 的名字。

  哪里疫情吃紧,哪里就有全国范围调集的最优秀医生 、最先进设备 、最急需资源。

  战“疫”三年 ,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 ,各地区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 ,“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充分体现 。

  统筹下 ,石化企业转产口罩,防疫物流开辟“绿色通道”,全国统一通行证足量发放,外贸企业“白名单”助力“固链”“稳链”……战“疫”各方协同作战 。

  统筹下,多措并举稳岗位 、保就业 、促创业 ,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群体。发展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在中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从来不 是“选择题” 。《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普遍关注到 ,中国一方面严格防疫 ,另一方面修复经济。

  “无论如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 ,会逐渐走出新冠疫情 的阴影 ,世界最终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复苏 。”美国福布斯新闻网文章说 。

  “优”:因时因势 的防疫“突围”

  8日清晨 ,上海浦东机场迎来三年来首批“入境不隔离”航班 。

  李先生举着欢迎横幅,在到达大厅等待女儿。“三年没见了,一天都不想耽误 。”

  团圆故事背后 是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

特稿 :中国战“疫”五字诀

  这 是2022年12月24日拍摄 的北京市西城区广安体育馆简易发热门诊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优” , 是审时度势。

  社会普遍期待 的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近日印发 。

  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 ;在临床分型中取消普通型 、增加中型 ;完善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增减之间,“优”字彰显。十版方案 ,每一版都是一次优化。

  三年来 ,中国战“疫”曾经历突发疫情 、应急围堵 、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等不同阶段 。疫情不断演变 ,中国“打法”也随之变化。

  去年底 ,中国迎来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重大窗口期。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

  “病毒变弱了,我们变强了”——当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全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提高 ,中国防控经验日益丰富时,这个结论显而易见。

  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的美国作家马意骏认为 ,优化疫情防控正当其时 。

  “优”,需要坚实基础 。

  药企车间机器轰鸣。2022年12月,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由月初 的6000万人份迅速扩产到1.1亿人份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类解热镇痛药的日产量提升超过4倍 。

  中国不断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保证公众 的药品供给,增加医疗设施。

  三年间 ,中国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能力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超18万张,较十多天前增加3.1万张,增幅超过20%。全国储备“可转换ICU”床位超10万张,增幅超过26% 。全国平均看,去年底 ,重症床位尚未达到80%占用的临界线。

特稿:中国战“疫”五字诀

  2023年1月7日春运启动。这是当日旅客和乘务员在G1373次列车上拿着新年装饰品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优” ,成效不断显现 。

  三年来,中国从未放弃保护人民免受病毒侵害 ,无论他们是新生儿还是百岁老人。

  尽管人均医疗资源、医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但全球范围看 ,中国新冠病毒感染 的重症率 、死亡率都是最低的 。

  蓄势待发 的商业机会正蓬勃涌现。从沿海到内陆 ,多地外贸企业组团包机“出海”寻求商机 。

  “能再听到中文,感觉真好!”赶在欧洲人过平安夜前收获满满订单 的江苏太仓招商小分队,至今还记得 ,在法雷奥集团公司巴黎总部 ,法国的商业伙伴向他们打招呼时脱口而出的这句话。

  在投资者和分析师看来,中国迎来了“前景更加光明”的一年。中国经济出现更快 、更强反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

  德国《焦点》周刊网站刊文指出 ,德国将从三方面受益于中国的疫情防控转段——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将让德国汽车再次变得便宜 ;涌入德国品牌的在华门店的消费者将让公司和投资者获得更多利润;德国公司 的工作岗位将更加稳定。

  “在疫情期间,无论是在拯救生命 、提供医疗保障方面 ,还 是在经济增速方面,中国的表现均远优于西方 。”曾任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的中国问题专家罗思义说 。

  “常”:一切如常却又万象更新

  “生活如常”——这是许多人的新年愿望。

  “常”字背后是中国人“寻常日子寻常过、万般滋味皆生活” 的朴素追求。

  “常” , 是防控进入新的常态。

  商务、探亲 、就业 、学习、旅游 、访友……这几天 ,各地出入境管理局接待大厅里,咨询办理相关业务的人逐渐增多。

  8日起 ,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

  一系列变化因此发生: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 、访友申请普通护照 ;医疗机构不再以患者核酸阴性或者阳性进行分诊;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 ;进口冷链食品不再抽样检测……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指出,常态化情况下 ,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

  没有三年鏖战,哪来今日“正常”?

  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不 是“躺平” 、放任不管,也绝非所谓的“全面放开”。中国不断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该管住的管住 ,该放开的放开 。

  “常”, 是百姓生活重回正轨。

  在国家 的保护下 ,不少人在疫情出现三年后才第一次和病毒直接“交手”。居家养病 、“躲病”几周后,越来越多 的人走出家门 。

  以北京为代表 的中国城市正在恢复生机。在大都市 ,戴着口罩 的上班族挤满了地铁列车;曾搁浅 的旅行计划重新提上日程;春运幕启,这个国家正迎来一场“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流动 的中国”又回来了 。

特稿 :中国战“疫”五字诀

  这 是2023年1月1日拍摄 的广州天河路商圈夜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常”,并非终点,而 是新的起点。

  变化悄然而至:更多的人选择互联网问诊;日益勃兴 的“云商机”助力经济 。

  若非一场世纪疫情 ,王奇慧的研究可能鲜为人知 。这名38岁的病毒学专家没想到自己会出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英雄劳动者巨幅影像中 。

  同微观世界中不计其数的病毒打交道——王奇慧从事的乍看不起眼 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正是中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补齐短板 的关键努力。

  如今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缩短到4小时以内,具备在72小时内检测300多种病原体的能力。

  “与病毒赛跑,永远谈不上大功告成 。”王奇慧说。

  一切如常 ,并非因病毒已消亡,而 是国家医疗救治能力更强了 ,基层治理水平更高了,社会宽容度更大了。中国人面对疫情更加笃定 、自信 。

  抗 、防、统 、优、常——五字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是举国同心、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 的基因品格,也 是全人类命运与共的中国担当 。(记者 :李志晖、桂涛 、李云路、王聪 、李来房、娄琛、方栋、周舟 、马欣然、赵晨捷)

大众彩票

元正启新话“岁朝”******

  赵文成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这是晋代诗人辛萧咏年的诗句。元正亦称“元旦”,是每年 的第一天。一年节令时序开启 ,美好喜庆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到来。因之 ,普天同庆,天下齐欢。

  元正,又称一岁之朝 。人们为了庆贺这个岁首之朝,往往或歌以诗,或绘以画等,采取多样的形式表现出对新年的期盼与欢愉。“岁朝图”应运而生。《汉书•孔光传》云:“岁之朝,曰三朝” 。颜师古注 :“年之朝 ,月之朝 ,日之朝,故曰三朝。”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春节便被称为“岁朝”。“岁朝图”(或称“岁时清供图”)或已产生 。它通常以静物为素材 ,配以贺岁 的诗词 ,通过画中物品名称 的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以祈求新年好运 ,春意盎然 ,让奔劳一年 的人们,感到亲切温暖 、欢慰欣悦。

  据有关文献载,“岁朝图”始于唐代 ,至两宋,在宫廷中正式兴起。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每逢春节将临 ,便命画院 的丹青妙手描绘冬季不能见到的花卉禽鸟,陈列在宫中以增添岁朝 的喜庆气氛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岁朝图”应 是北宋赵昌所作 的《岁朝图》 ,该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统而观之,此图画面巨大,花团锦簇,铺天盖地、不留边隙地铺排 ,使之显得典丽浓郁 ,灿若云锦。适逢花开 ,恰瞻新岁,细审此图 ,画心一座空灵通透的湖石,右傍一石亭亭如笋,四周或以雅洁的梅花、红艳 的山茶 、清雅 的水仙和美艳的长春花为素材 ,以朱砂 、白粉 、胭脂、石绿为基调,广施铺陈 ,巧饰取舍 ,从而使此图繁而不乱 ,色彩和谐美艳。这种铺排有序 的安排 ,让画面展现出如蛰伏在四九寒天里 的勃勃生机,透露着春天 的讯息 。这种意境富于清逸之诗趣,醇厚而有余韵 ,正 是这幅画作流传千载而令人回味 的审美所在 。

  画家赵昌以擅绘闻名,他长于写生 ,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 、兼工草虫 ,注重对景写生。宋人范镇《东斋记事》 :赵昌“每晨露下时 ,绕栏槛谛玩 ,手中调色彩写之”。又自号“写生赵昌”。

  由此可见,从宋元始“岁朝图”就已是岁末年初文人雅士应景的题材 ,从宫廷到民间莫不如此 。其后,诸如明宪宗朱见深 的《岁朝佳兆图》以及民间或以“钟道迎福”“百(柏)事(柿)如意”之类为题材的吉祥寓意图等 ,无不如此 。同朝传诸后世 的还有仇英的《岁朝图》。陈洪绶的《清供图》瓶中插梅,花绽新蕊 ,玉兰轻舒 ,素雅中带着清冷,虽佐以山茶吐丹 ,仍 是“几点寒英,用尽东风力” ,给人以新岁明艳清新之感 。其后 的任伯年 、蒋廷锡、吴昌硕等无不喜作《岁朝图》。

  在民间 ,“岁朝图”同样以年画的形式出现在百姓 的新年庆典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清代乾隆年间以苏州桃花坞画家蔡卫源绘制 的《岁朝图》为粉本 ,木版刻印 的“姑苏版”年画《岁朝图》。这是一幅承前启后 、能够反映清朝中期画院画风的年画作品之一 ,描绘 的是一处高门大第 的庭院,亭台 、楼阁 、水榭以及新年清晨人们欢娱 的活动场景;远景 是披雪的山脉,近景 是爆竹点火 的孩童与折梅 的仕女 。全图是以西湖孤山附近 的行宫为背景而创作 的。关于画家蔡卫源 ,传不详 ,仅在该作品中记有其名 。此画在构图上受到南宋和明代院体画 的影响 ,画面中树石 、仕女、童子吸取了宋元以来花鸟人物 的传统;同时,又受到西洋“泰西画法”的影响 ,采用了焦点透视和固有 的中国散点透视相结合来表现建筑 ,其比例大体相称,层次丰富 ,纵深感强 。这两种表现形式结合起来 ,既典雅工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视角。画面上的诗文题跋 ,写出了春节 的热闹祥和 :“梅雪争春斗渐开 ,炮声催转岁朝来 。红炉围座麟儿嬉 ,老翁携杖步琼台。”

  醇厚的节令民俗审美 ,令人心驰神往。“岁朝图” 的题材,正 是元正节令的一种审美注脚。从“岁朝图” 的绘画题材看,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一为花鸟奇石,一为人物图绘 ,另有岁时年景 。其花鸟奇石类,常以瓶花为核心 ,点缀些许器物 、仙花、瑞草 、嘉果 、奇石、文字吉语、古砖文玩等。这些花草果蔬,无不有着吉祥如意的含义 。梅花象征着报喜 ,牡丹寓意富贵 ,瓶中荔枝意味着平安吉利 ,祥和欢喜 。人物图绘类则 是借助于神祇,悬挂钟馗 、祖先等 ,祈祀驱邪降福。岁时年景类则主要描绘人们新年 的欢乐场景 。

  关于“岁朝图”岁首之庆 ,今人汪曾祺曾有评说 。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 :“曾见一幅旧画 :一间茅屋 ,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 ,内插梅花一枝 ,正要放到桌案 ,画上题曰 :‘山家除夕无它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 是真正的‘岁朝清供’。”

  画作 的背后 ,体现 的是中国人独特 的审美品位。唯有尊重自然 ,顺应规律,回归质朴 ,才能撷取大自然最美 的春意。岁朝清供 ,其灵魂就在一个“清”字。

  传统 的节日风俗,包含着人们对生命 的自我关爱,为生命 的延续赋予了诸多新意。闲话“岁朝清供” ,为历史存照 ,为文化拂尘 ,为中华传统文化扬辉,无疑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之乐事 ,我们身在其中,乐其乐哉 !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1月19日   第 12 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大众彩票地图